iT邦幫忙

2025 iThome 鐵人賽

DAY 19
0

身為軟體公司的經營者,一定會遇到在開發軟體的過程中,為了趕專案進度或滿足業務需求,採取快速解法,解法可能不是非常好的時候,就會產生技術債。這些決策在短期內也許是合理的,透過犧牲一些工藝上的要求達成交付目標,然而缺乏後續的處理或是最佳化,這些技術債就會越來越大,變成阻礙開發效率與系統穩定性的絆腳石。

技術債之所以棘手,在於它不像財務中的債務一樣,有清楚的金額和利率,以及還款期限。但是技術債並沒有很容易理解與量化的方式,卻又有利息。所謂的利息,就是當這次的程式碼品質下降,可能是複製貼上程式碼,可能是架構上沒有按照標準進行開發時,所累積下來的技術債,使得團隊後面需要花更多的工時才能完成時,這部分是「利息」。衡量技術債的方式通常不會只有一種指標,而是多角度的組合。最直接的是透過團隊的開發效率的下降程度,來觀察如果新增一個小功能需要比過去更多的時間,可能系統中存在著技術債。另一種方式就是透過靜態工具,例如 SonarQube 或是 Linter,進行靜態分析來量化程式碼複雜度、重複率或不合規的地方。品質管理中的陷修復率與事故發生頻率,也能拿來使用,間接判斷技術債的規模有多大。

管理技術債的第一步,要想辦法量化或是描述什麼叫做技術債。然後將技術債的處理機制建立起來,例如缺少測試時什麼時候補測試的程式,或是在架構上不一樣的地方註記,後面處理。

衡量技術債的目的是為了讓經營者知道,當今天選擇業務價值之時,有一種方法,可知道該選擇的價值,是不是真的讓業務價值 > 技術債。


上一篇
經營者的報告
下一篇
銷售
系列文
如何營運一間公司30
圖片
  熱門推薦
圖片
{{ item.channelVendor }} | {{ item.webinarstarted }} |
{{ formatDate(item.duration) }}
直播中

尚未有邦友留言

立即登入留言